章含舟 | NFT生成艺术品及其衍生的艺术伦理争议——以泰勒·霍布斯的创作为例
2025-01-04 15:07 点击次数:148
试想,艺术家如何精准地手绘斐波那契数列?首先他得知道数列的表达式;其次,根据表达式进行计算,把相应坐标记录于画布;最后,串联画布上的节点,描绘出几何图像。毫无疑问,这将是一个耗时耗力的过程。然而熟练使用编程的生成艺术家,却只需在计算机软件上输入表达式,在点击运行按键的一瞬,准确的数列图像就浮现于显示器上了。 从20世纪50年代拉波斯基(Benjamin Francis Laposky)借助阴极射线示波器等电子设备来绘制图形,到如今相对成熟的制图软件(例如Processing、Cinema 4D等),用计算机进行艺术创作已然成为趋势。在众多创作方式中,借助算法规则创作出带有高度对称性、迭代性美感作品的生成艺术(generative art),或许最具代表性。根据加兰特(Philip Galanter)的总结:生成艺术是指如下艺术实践:艺术家把控制权让渡给了一个带有一定相对自主性的系统,并且该系统有助于或者导致了完整艺术作品的形成。系统包括自然语言指令、生物或化学进程、机器、自组织材料、数学运算和其他程序性发明。自主系统的积极运作是生成艺术的必要条件。诞生于2013年的NFT技术进一步丰富了自主系统的内涵,尤其是把算法脚本部署进区块链(大多是以太坊),进而随机生成带有特定哈希值(hashes)的数字艺术品,为生成艺术带来了新一轮革新。在众多创作者中,泰勒·霍布斯(Tyler Hobbs)值得我们关注。借着元宇宙(metaverse)的东风,其NFT作品的累计总价已高达1.1亿美元。更难得的是,霍布斯是一位有着理论自觉的艺术家。过去8年间,他产出了相当数量的文章、讲座和访谈,较为全面地勾勒了生成艺术创作,以及近年来生成艺术中逐渐兴起的NFT化进程。然而,2021年9月,Solana公链(即“公有链”)的NFT项目SolBlocks在未经霍布斯授权的情况下,用霍布斯设计的代码脚本生成了大量NFT作品,在一定程度上暴露出当前艺术伦理的一个难题:作为NFT的生成艺术品的艺术价值由谁决定?这恰恰是本文所致力于澄清和解决的问题。一、霍布斯的早期生成艺术创作:在结构与随机 之间寻求平衡以“是否在作品中应用了NFT技术”为界,可以将霍布斯的创作分为两个阶段。在德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取得计算机学士学位后,霍布斯供职于一家科技公司,从事开源分布式数据库的相关工作。霍布斯的计算机专业背景奠定了他早期创作的基本调性——用代码来从事艺术。正如钢筋水泥浇灌出了20世纪的辉煌,代码则是我们立足21世纪、构建数字世界的新型基础建设。于是,通过编程的“画笔”来绘制图像,成了霍布斯创作的“强迫症”。相较于传统绘画,代码作画有着如下优势。其一是精确性。计算机能够严格执行程序指令,无论是整体结构还是具体细节,只要编程不出岔子,软件都能严丝合缝地把图像实现出来,甚至许多人类肉眼难以感知和辨认的地方也不例外。其二是可变性(mutability)。有别于传统绘画,计算机变更输出效果是相对容易的,只要修改几行代码,作品就会产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使得艺术家可以不必过分拘泥于作图成本,能够尽情地激活绘画潜能。其三是重用性(reuse)。每位艺术家都有特定的个性风格,会反复使用自己偏爱的色彩、构图、技巧和主题,并借助这些要素来实现更高层次的创作理念。在这方面,生成艺术家只需要保存组件函数中的数值变元,并将其插入新作品中,就能生成新的艺术混合体了。其四是规模性。当艺术家着手绘制复杂或大型的画作,并致力于确保图像中各类要素都能和谐相处时,计算机总是能够有条不紊地、成批量地输出相应结果。不过,精确性、可变性、重用性与规模性所彰显的是生成艺术的规则结构。这些特性虽然反映了计算机如何有效地执行了算法规则,但是请注意,“规则”并不是生成艺术的构成条件,因为艺术家仍然可以不让渡出创作的自主权,像傀儡师一般操纵着制图规则。真正为生成艺术赋予灵魂的是规则的“自主驱动”,也即随机性。正如自然世界的生成依托于结构要素(数学、物理等规律)与随机要素,生成艺术也是如此。生成艺术家的核心目标是创造出一个能够让偶然性发生的场域。通过设置随机数生成器或各类概率分布,使编程中的各类结构成分得以自主组合,并最终收获意想不到的美学效果。需要注意的是,任何工具都有着自身的限度,无法做到完全中立,代码也不例外。为了避免被代码这一媒介所摆布,霍布斯会主动在作品中保留一些编程漏洞(bugs),他甚至认为“代码中的缺陷是计算机对于艺术品的贡献”,因为漏洞会使作品纳入更多的随机性,是艺术家“放弃控制”并积极交付自主权的生成艺术精神的体现。美国德州艺术家泰勒·霍布斯(图源:https://tylerxhobbs.com)尽管基于代码的生成艺术有上述特征和优势,但如果一幅画作无法在体验维度给观众带来审美或艺术的享受,那么纵使作品背后有着再多精巧的数字结构,其意义仍然是有限的。为此,霍布斯强调生成艺术创作应当聚焦于图像的视觉呈现,即“真正重要的是视觉传达”。图像能否吸引观众,往往取决于观众目光与图像接触的那一刹那。这也是为什么生成艺术家们往往要耗费大量时间去调试算法并反复修改与迭代自己的模型,并在成千上万幅输出作品中精挑细选出少量稿件,因为生成艺术家要在结构与随机之间寻求最佳的平衡点。二、与NFT相遇:“长式生成艺术”的诞生2021年,霍布斯立足于Art Blocks平台,着手在生成艺术中融入NFT元素。这一转变使其迅速成为NFT圈炙手可热的艺术家,尤其是霍布斯发售的Fidenza系列,999幅作品仅花费了28分钟就销售一空,甚至第313号作品在2021年8月售卖出了1000“以太币”(按当时汇率,约合335万美元)的天价。前面提到,传统生成艺术作品离不开作者的“筛选”环节。艺术家会借助计算机编程来输出一定数量的作品,并根据自身的趣味与偏好来删减,遴选出少量自己满意的作品,供展览和销售。然而Art Blocks平台上的NFT生成艺术项目却采取了另一种玩法:艺术家创建一个生成艺术的程序脚本,在里面写入规定艺术品各类细节的代码,包括艺术特征、生成数量等,并将其上传至已绑定区块链的NFT平台(也即Art Blocks)。当收藏者点击“铸造”(minting)按键时会触发程序脚本,进而在区块链上生成一个全新的NFT作品。作品及其对应的区块链哈希值将以邮箱或其他转移方式发送到收藏者的手中,作为排他性凭证。 Fidenza #313 (图源:https://opensea.io)从传统生成艺术品到NFT生成艺术品,意味着其中融入了更多不确定性,艺术家进一步让渡了自己之于作品的控制权。因为一旦程序脚本上传后,无论是平台、收藏家还是艺术家,在收到作品之前都无法预知和修改;并且生成作品的数量是相对庞大的,一个脚本一般会生成500至1000甚至更多幅作品。鉴于此,我们可以推知:NFT化的生成艺术更符合生成艺术理念,是生成艺术发展的新方向。在这个意义上,霍布斯颇为自豪地将NFT化的生成艺术命名为“长式生成艺术”(long-form generative art),从而区别于与区块链技术无涉的短式(传统)生成艺术。虽然就技术维度而言,“长式生成艺术”推进了生成艺术,然而这却给艺术家带来了更大的创作难度,因为他们不得不思考如何才能避免残次品或不满意作品的出现。为了更好地把握不确定性,创作者必须提前对艺术品整体有一个明确的、综观式的把握,既知道每一行代码之于作品整体的意义,又对作品的平均输出效果有所认知。与此同时,创作者还必须反复微调(fine-tuning)代码,不断找出最差的输出结果,并加以消除和改进,从而保证脚本中的任何输出结果都是可靠的。以Fidenza为例,为确保该脚本在Art Blocks平台上铸造的999幅NFT作品都能达标,仅在提高输出门槛这一环节,就耗费了霍布斯两个月的时间。可以说,融入了NFT这一新媒介后,生成艺术家在平衡结构与随机方面迎来了更大的挑战。三、难以应付的“李鬼”:生成艺术NFT化的困境由于NFT具有唯一性和不可篡改性,所以NFT化的生成艺术品并不在意“盗版”(bootleg)现象,因为盗版翻录不会影响作品本身的稀缺性,就像即使再多网民用7990号“无聊猿”图片作为自己的社交账号头像,篮球运动员库里也依然是目前这个世界上该NFT作品的唯一持有者。但近两年来,在“非官方”(unofficial)发售方面(即在未征得原作者同意和授权的情况下,就直接将艺术品NFT化并私自发售的行为),不少纠纷接踵而至。其中既涉及“非原生NFT”作品,比如奢侈品牌爱马仕起诉罗思柴尔德(Mason Rothschild)的NFT项目“元铂金”(MetaBirkins),理由是后者与爱马仕经典“铂金包”的外观几乎一致;也关乎“原生NFT”作品,近期杭州互联网法院依法公开审理的“胖虎打疫苗”案便是例子。 目前“MetaBirkins”NFT项目已经正式被删除相同的争议也出现于霍布斯的作品上。2021年9月15日,基于Solana公链而开发的NFT项目平台SolBlocks表示,平台将推出一套名为“系列I(Fidenza)”的NFT作品(以下简称“系列I”),发行数量为5000个。SolBlocks在推特上直言不讳地承认“系列I”的算法脚本由霍布斯创作,但与此同时,平台指出这并不是在复制粘贴Art Blocks上的Fidenza。其理由是在作品图像层面,“系列I”中输出的每幅作品都不会与Fidenza系列中的任何一张相同,并且“系列I”是依托Solana公链而生成的全新作品,在哈希值上与基于以太坊公链的Fidenza是不一样的。对于SolBlocks的做法,霍布斯在推特上公开表达了不满。他强调自己并未授权SolBlocks商业使用Fidenza脚本的权利,并要求平台停止损害的继续发生。或许是自知理亏,SolBlocks在后续的推特留言中重申,平台并不是要重现(recreate)以太坊上已经存在的艺术作品,而是要拓展(extend)这些作品背后的脚本的潜能,进而使更多的收藏者们能够接触到它们。在SolBlocks看来,平台行动的合理性源于“新哈希值=新输出结果”这一区块链共识。然而大部分网友似乎并不愿意为上述说法买单,于是SolBlocks向大家抛出了一个颇具艺术争议的设问与回答:“不是通过原创艺术家所生成出来的生成艺术品是否具有价值?市场将会决定。”SolBlocks提出了一个好问题,却给出了一个差答案。倘若完全按照市场规则来评判,生成艺术品及其背后的脚本必然要受到法律法规(尤其是复制权和网络传播权)的保护,所以SolBlocks所谓“市场将会决定”的说法并不能有效地替自己辩护。但对艺术家、脚本以及生成艺术品之间关系的讨论,却是极有意义的。我们不妨考察一个近似的案例。100年前,杜尚(Marcel Duchamp)在达芬奇《蒙娜丽莎》的明信片上给蒙娜丽莎添加了胡须,并命名为《L.H.O.O.Q》(法语读音与“elle a chaud au cul”相似,意为“她有一个火辣的屁股”)。这一亵渎经典艺术作品、把蒙娜丽莎剥离出文艺复兴光环的达达主义行为,解构了正统艺术的权威性。同样,如果我们依托已有脚本,在另一条公链上去重新运行它(正如添加胡须),从而生成了5000幅新艺术作品,这难道不也是一种颇具挑衅性的艺术行为吗?在这个意义上,SolBlocks的举动似乎与观念艺术(conceptual art)相仿,它们都不关心作品的形式与材料,而是致力于在新的语境下挖掘作品的思想与内涵,也即观念艺术所强调的“在心智上引起观众的兴趣”,并积极地质疑艺术品的唯一性与收藏属性。因此,虽然“系列I”难以在市场规则中站住脚,但如果我们将其视为观念艺术,则好像也能自圆其说。笔者将此命名为“来自观念艺术的反驳”,并在下一段落中予以回应。 《带胡须的蒙娜丽莎》,又名《L.H.O.O.Q》四、创作的自由与制作的限度:替霍布斯一辩笔者认为,观念艺术无法替SolBlocks的行为开脱,因为“系列I”远未达到观念艺术的水平。在展开论证之前,有必要明确一组概念区分:性质(property)与实例(instantiation)。算法脚本是生成艺术品背后的性质,决定了生成图像特征的基本范围。举例来说,任何生成机制都不可能在收到红色性质的指令后输出黑色图案。尽管每幅生成艺术品的脚本(性质)是相同的,但由于生成艺术纳入了随机性,所以性质与性质之间的偶然组合关系,将为我们带来纷繁复杂且各不相同的视觉呈现效果,也即基于相同性质而生成的多重实例(唯有在异常极端的情形下,才有可能生成两幅完全相同的实例,但这仅在逻辑上成立,现实中几乎不会发生)。回到霍布斯与SolBlocks之争。ArtBlocks上任何一幅Fidenza的实例均由11个霍布斯设定的性质变量组成,这些性质包括:规模、湍流、颜色、边际、螺旋、软体、超级区块、碰撞检查、轮廓、形状,以及角度密度。每个性质随机变化的区间为0.00%至100.00%,也就是说,11组随机变量所构成的关系,最终决定了实例的具体样貌。因此,尽管“系列I”生成出的5000幅图像(实例)不会雷同于999幅Fidenza中的任何一个,但由于前者共享了后者的生成脚本,所以两套系统的审美性质是相同的,没有实质性区别,我们无法宣称“系列I”在观念艺术的维度上推进了Fidenza。 SolBlocks在推特上为自己辩解时展示的一张测试图片不过,诚如许多学者所指出的,相较于审美价值(aesthetic value),观念艺术更在意概念层面的认知价值(cognitive value),换言之,艺术家在理念层面的创作意图更为观念艺术所关注。然而遗憾的是,就算如此,SolBlocks所体现出的观念艺术价值依然乏善可陈。其一,观念艺术作品往往会在标题上下功夫,以凸显其中的认知意蕴。可是SolBlocks拟定的标题“系列I(Fidenza)”与霍布斯的“Fidenza”近乎一致,带有明显的连续性,很难说存在着递进。此外,Fidenza是霍布斯在谷歌地图上偶然发现的意大利北部小镇的名字,之所以用此来命名作品,是受到抽象表现主义画家克莱因(Francis Klein)的启发,因为不为人们所熟知的地名没有过多的意义负载,能更好地让观众专注于画作本身所传达的旨趣。然而SolBlocks的命名却远没有这般深思熟虑,平台在推特上表示,“系列I”是在向霍布斯致敬,可是这种拿来主义的态度似乎更像是在“蹭热度”和博取关注。其二,霍布斯之所把Fidenza的生成数量限定在999幅,是因为在他看来,该数量能够与其脚本的质量相匹配。如果霍布斯一开始就像SolBlocks那样把NFT作品的铸造数量扩充到5000幅,那么霍布斯必然会改写现有脚本,因为生成更多数量的作品,意味着脚本所蕴含的随机性将更加难以控制。SolBlocks在给脚本“扩容”时,看似是为了让更多收藏者能够接触到Fidenza的生成,但是这种不顾及生成质量的意图是难以在观念艺术上成立的。其三,“系列I”在哈希值上不同于Fidenza,充其量只能证明两者在收藏、确权等经济属性上有所差异,与艺术价值无关,不应作为观念艺术的考察标准。不难发现,“来自观念艺术的反驳”依然无法挽救“系列I”。由于缺乏艺术创造性,SolBlocks的行为很难被视为一种NFT“创作”,而只能当成NFT“制作”,也即帮助数字图像作品“上链”,仅此而已。既然仅仅是制作,那么SolBlocks也就无法凭借艺术之名而脱罪,必须受到法律法规的限制。霍布斯与SolBlocks之争是当前NFT市场乱象的一个缩影,类似的纠纷不甚枚举。在此意义上,我们要倡导一种关于NFT艺术的伦理——艺术创作是自由的、值得尊重的,但艺术制作必须受到限制和约束。本文刊于《上海文化》2022年第8期,注释从略。杨嘎、黄天驰、朱恬骅、田亚娟对本文亦有帮助。 【作者简介】章含舟,1990年生,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思勉人文高等研究院,获博士学位。现供职于清华大学哲学系,担任助理研究员,从事博士后研究。主要研究领域为认识论、伦理学和美学。【新刊目录】《上海文化》(文化研究版)2022年第8期新时代新视野 张 瑜 从“人的文学”到“人民的文艺”——重读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专题:新常态下的城市社区建设薛泽林 宋 雪 超大城市应急管理中的社区参与谢 静 抗疫社区的沟通性批判孟海星 社会—生态系统视角下的社区韧性提升朱 承 从“熟悉的陌生人”到“居住共同体” ——对上海疫情期间社区生活的一项观察讲 堂 许纪霖 在变化时代捕捉不变的人性——再思当代中国的代际更替与“90后”文化访 谈 沈语冰 艺术哲学何为?——我们的愿景和方案文学经纬 徐梓俊 城市经验的可能与表达——程永新小说创作论贾海涛 反均质:上海文学的地方性书写与生产场域城市文化徐锦江 理论视域下的愚园路空间生产研究文化纵横·NFT价值的批评向度章含舟 NFT生成艺术品及其衍生的艺术伦理争议——以泰勒·霍布斯的创作为例朱恬骅 NFT交易的兴起与数字艺术的价值依据杨 嘎 加密艺术的观察、思考与瞭望文艺评论宋修见 何以不息:中国文化生命力探源顾 平 审美发现、美感体验与精神升华——美育意涵的正解笔 记陈伯海 人文研究之我思——“意义论”初札编后记英文目录 封二 李 枪《图书馆计划》封三 好书经眼录《上海文化》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扩展版)来源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引文数据库来源刊社长:徐锦江常务副社长:孙甘露主编:吴亮执行主编:王光东副主编:杨斌华、张定浩编辑部主任:朱生坚编辑:木叶、黄德海、 贾艳艳、王韧、金方廷 、沈洁 、孙页《上海文化》(文学批评版)主办单位:上海市作家协会地址:上海市巨鹿路675号邮编:200040电话:021-54039116电子邮箱:
[email protected]邮发代号:4-785出版日期:单月20日《上海文化》(文化研究版)主办单位:上海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地址:上海市中山西路1610号2号楼928室邮编:200235电话:021-54908148电子邮箱:
[email protected]邮发代号:4-888出版日期:双月20日主编:朱生坚编辑:曹晓华运维:任洁制作:小邵